重罚阿里的“榔头”能否敲醒互联网巨头?
此次对阿里巴巴施以重罚是国家从反垄断层面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人民日报评论此次处罚是“对企业发展是一次规范扶正,对行业环境是一次清理净化,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一次有力维护”。这次板子打在阿里巴巴屁股上,一是其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妨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该罚;二是杀鸡骇猴,给其它互联网企业看。反垄断并非针对阿里巴巴一家企业,去年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涉及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等多达27家企业;3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对五家社区团购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多多买菜被处罚150万元。
确实,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到该严厉管一管,划红线、立规矩的时候了。市场监管总局举起反垄断利剑,震慑这些不讲规矩、随意越线的互联网巨头,对其它行业主管部门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些行业主管部门也应举起法律的“榔头”,重重敲打下这些不讲规矩、随意越线的互联网巨头们。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涌现出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美团等众多的巨头。互联网服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经济注入了活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今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依靠中国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和宽松的监管政策,完成了原始积累。在资本的推动下,互联网巨头们布局各个行业,包括即时通信、电商、支付、出行、娱乐等各个领域,几乎无孔不入,野蛮生长,积累了大量用户,逐渐形成了几大平台。但国内互联网创新不足,巨头们所有心思都放在旧瓶装新酒,来来回回就是烧钱补贴、收割流量、变相放贷的三板斧,把所有的犄角旮旯都用互联网包装一下,最后上市割韭菜。
可以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缺乏对中国网民应有的尊敬和诚实,更缺乏对中国市场的敬畏。近两年互联网+热,造就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神话,放大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戾气和霸道。这些企业目空一切,以APP应用为例,这些企业随意甚至亚意索取用户隐私数据,工信部虽然多次要求相关企业整改,甚至采取下架等处罚措施,但收效甚微,一些互联网巨头多次拖延,甚至以用户基数大为由拒绝整改;一些互联网大佬竟然说出国内用户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言论,以及批评国家金融监管是“当铺思维”。
此次阿里巴巴集团因为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被罚,市场监管总局这一“榔头”砸得好,希望能砸醒阿里巴巴,能让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警醒。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种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互联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应该更多在科技创新、社会责任做文章,如此,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自身发展。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有问题或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279061341@qq.com QQ/27906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