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面向对象,首先理解要它的基础概念:
面向对象是将现实问题构建关系,然后抽象成 类 ( class ) ,给类定义属性和方法后,再将类实例化成 实例 ( instance ) ,通过访问实例的属性和调用方法来进行使用。
在不同的语言中,对象的定义范围不同。在 Python 中 类 和 类的实例 都称为 对象 ( Object ),因为 Python 的类是更顶级的 type 实例化后的对象;而在 Java 等静态语言中,一般把类的实例称为对象。
理解了理论知识后,接着通过例子,再理解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下边我们把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用面向对象来叙述一遍:
假设我们是女娲(程序设计者),我们突然有个想法,想造一群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人,小人需要有男女两种性别,外观和行为也有一些差异。那首先我们分析出,不管什么性别,都应该有四肢,所以我们先仿照自己的构造,在脑海中构思泥人的样子(抽象成基类),然后先赋予泥人一些共有的行为(定义类的实例方法):
然后我们先捏3个泥人,并给他们取了不同的名字:
我们让其中一个人介绍自己:
然后我们继续完成想法,需要给泥人增加两种性别,并且异性之间能结婚,我们开始在刚才泥人模型的基础上(继承于基类),构思出两种性别的泥人的区别(设置不同的属性),然后让他们都可以工作,但工作的内容不一样(调用相同的方法出现不同结果,是多态性),并决定让男人可以娶女人(将这个行为定义为男人的方法)。
然后我们就可以让小人活动起来: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发现,面向对象是更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编程思想,在这种可以具象化的需求中,可以极大简化其中的逻辑,让我们关注于设计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虽然你确实可以通过写一长串函数来达到同样的效果,那实际是另一种编程思想:面向过程,通过函数实现过程中一系列的功能,最后按顺序组合后达成需求。
这并不是面向过程弱于面向对象,而是在不同的需求中要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思路,比如在设计顺序执行的脚本中,明显面向过程的设计思路是更加适合,如果我们还去定义类就有些累赘了。
这也是题主提出的疑问,正是因为没有遇到适合面向对象的需求。
如果是拥有复杂关系的需求,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将互相有关联的行为抽象成类,比如每一个网页,网页中每一个组件 等等。实际上面向对象帮助我们在十万行代码的大型项目中,仍然可以游刃有余,正因为如此,才能发展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程思想。
最后,不管是面向什么编程,终究还是要面向人生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面向人生编程
无论什么样的编程思想,都不该只存留在代码之中,更应伴随于整个人生旅途,这个公众号不只聊技术,还会聊产品/互联网/经济学等广泛话题,所以也欢迎非程序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