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编程空间,编程开发者的网络收藏夹
学习永远不晚

Android Binder的原理与使用

短信预约 -IT技能 免费直播动态提醒
省份

北京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东
  • 辽宁
  • 黑龙江
  • 吉林
  • 甘肃
  • 青海
  • 河南
  • 江苏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浙江
  • 广东
  • 云南
  • 福建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陕西
  • 贵州
  • 安徽
  • 广西
  • 内蒙
  • 西藏
  • 新疆
  • 宁夏
  • 兵团
手机号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Android Binder的原理与使用

前言

Binder是安卓中实现IPC(进程间通信的)常用手段,四大组件之间的跨进程通信也是利用Binder实现的,Binder是学习四大组件工作原理的的一个重要基础。 好多文章都会深入C代码去介绍Binder的工作流程,没点水平真的难以理解,本文不会太深入底层去剖析原理,尽可能较为简单的让大家了解Binder是怎么工作的。

Binder的使用

在介绍Binder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安卓中怎么使用Binder来进程间通信。 在使用之前我们先来介绍Binder的几个方法:


public final boolean 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这两个方法分别代表了客户端和服务端,transact用来发送消息,onTransact负责接收transact传过来的消息,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 code 方法标识符,在相同进程中,我们很容易的通过方法调用来执行我们的目标方法,但是在不同的进程间,方法调用的方式就不能再用了,所以我们使用code来表示远程调用函数的标识。这个标识必须介于FIRST_CALL_TRANSACTION(0x00000001)和LAST_CALL_TRANSACTION(0x00ffffff)之间。
  • data Parcel类型的数据包,要传给客户端的请求参数。
  • reply 如果客户端需要返回值,则reply就是服务端返回的数据。
  • flags 用来区分这个调用是普通调用还是单程调用,普通调用时,Client端线程会阻塞,直到从Server端接收到返回值,若flag==IBinder.FLAG_ONEWAY,则这次调用是单程调用,Client在传出数据后会立即执行下一段代码,此时两端异步执行,单程调用时函数返回值必须为void (也就是单程调用必须舍弃返回值,要返回值就必须阻塞等待)

利用这两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实现Client和Server端的通信,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该怎么使用。 在Server接收到Client传来的消息(data)时,会对data进行验证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DESCRIPTOR是一个字符串类型的描述符,当data的描述符跟DESCRIPTOR相同时才能通过验证。


public class Stub extends Binder {
    //描述符
    public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MyTestBinder";
    //code 方法描述符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test0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test1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1);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switch (code) {
            case TRANSACTION_test0:
                //验证描述符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执行方法
                test0();
                return true;
            case TRANSACTION_test1:
                //验证描述符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执行方法
                test1(data, reply);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无返回值
    private void test0() {
        Log.d("MyBinderServer", "test0");
    }

    //有返回值
    private void test1(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
        Log.d("MyBinderServer", "test1");
        reply.writeInt(data.readInt() + 1);
    }
}

我们知道,要想实现Client和Server端的通信连接,就必须让client知道server端的地址,就跟Http请求,我们要知道服务端的ip和端口。Binder通信其实也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怎么让Client拿到Server的地址呢? 一种是跟Http请求一样,我们知道Http请求要把域名转换成ip和端口,这就是DNS,我们也需要一个Binder的DNS。安卓中也为我们提供了Binder的“DNS”那就是ServiceManager,ServiceManager中注册了所有系统服务(如MediaServer等),我们可以使用ServiceManager拿到远程的Binder地址,这种方式叫做有名Binder查找(有名Binder,如MediaServer等这些系统服务被注册的时候都是有名字的,比如,我们通过WINDOW_SERVICE这个名字就能拿到WindowManager)。但是问题是向ServiceManager注册服务的过程是系统进程实现的,我们的应用进程不能注册自己的Binder。 另一种就是利用有名的Binder来辅助传递匿名的Binder,也就是说如果有某个有名Binder服务它提供了传递Binder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Binder服务来传递我们的匿名Binder,我们查找到这个有名的Binder是不是就能拿到我们的匿名Binder。正好AMS其实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它通过Service.onBind把匿名的Binder封装在了Service里面供我们调用。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new Stub();
    }
}

我们使用binderService()来获取远程的Binder。


Intent serviceIntent = new Intent(this, MyService.class);
        bindService(serviceIntent,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service可以理解为是远程Binder的地址,我们利用他跟远程通信,C++层会转换这个IBinder跟Binder进行通信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 BIND_AUTO_CREATE);

获取到Binder之后我们补充好通信的代码:


        bindService(serviceIntent,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Parcel data0 = Parcel.obtain();//请求参数
                Parcel reply0 = Parcel.obtain();//响应参数
                Parcel data1 = Parcel.obtain();
                Parcel reply1 = Parcel.obtain();

                //调用第一个方法
                try {
                    //添加描述符
                    data0.writeInterfaceToken(Stub.DESCRIPTOR);
                    
                    data0.writeInt(10);
                    //发起远程调用
                    servic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test0, data0, reply0, 0);
                    reply0.readException();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data0.recycle();
                    reply0.recycle();
                }

                //调用第二个方法
                try {
                    //添加描述符
                    data1.writeInterfaceToken(Stub.DESCRIPTOR);
                    data1.writeInt(10);
                    //发起远程调用
                    servic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test1, data1, reply1, 0);
                    reply1.readException();
                    //读取返回值
                    int num = reply1.readInt();
                    Log.d(TAG, "reply value: " + num);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data1.recycle();
                    reply1.recyc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 BIND_AUTO_CREATE);

为了方便调用,我们写一个代理类来封装通信过程


public class Proxy {
    //描述符
    public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MyTestBinder";
    //code 方法描述符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test0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test1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1);
    private IBinder mRemote;

    public Proxy(IBinder remote) {
        this.mRemote = remote;
    }

    public void test1() {
        Parcel data0 = Parcel.obtain();//请求参数
        Parcel reply0 = Parcel.obtain();//响应参数
        //调用第一个方法
        try {
            //添加描述符
            data0.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data0.writeInt(10);
            //发起远程调用
            mRemote.transact(TRANSACTION_test0, data0, reply0, 0);
            reply0.readException();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data0.recycle();
            reply0.recycle();
        }
    }

    public int test2() {
        Parcel data1 = Parcel.obtain();
        Parcel reply1 = Parcel.obtain();
        //调用第二个方法
        int num = 0;
        try {
            //添加描述符
            data1.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data1.writeInt(10);
            //发起远程调用
            mRemote.transact(TRANSACTION_test1, data1, reply1, 0);
            reply1.readException();
            //读取返回值
            num = reply1.readInt();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data1.recycle();
            reply1.recycle();
        }
        return num;
    }
}

 bindService(serviceIntent,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Proxy proxy = new Proxy(service);
                proxy.test1();
                int i = proxy.test2();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 BIND_AUTO_CREATE);

模糊进程间调用

前边就是Binder的使用方式,但是至此还遗留了一个问题,我们的Service只有指定了新的进程名之后才会是远程调用,如果通过bindService 传递过来的IBinder对象是同进程的,那我们就不需要使用IBinder.transact进行内核通信了。我们知道同进程之间利用方法调用方式就可以做到通信。 我们在onServiceConnected打印IBinder类型,如果发现是远程调用,传给我们的 iBinder 是 BinderProxy 类型,BinderProxy是Binder的内部类一样实现了IBinder接口,他在native层会对应一个C++的BpBinder,BpBinder 最终会通过Binder驱动跟Server端通信。如果是本地调用,打印出的类型为Stub,说明本地调用时,onServiceConnected传过来的就是我们在Service的onBinde方法返回的Stub对象本身。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转换方法。

首先我们要怎么判断当前是远程调用还是同进程调用呢? 我们使用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方法,Binder中queryLocalInterface不会返回空,而在BinderProxy的实现中,queryLocalInterface返回为null。 Binder:


public IInterface queryLocalInterface(String descriptor) {
        if (mDescriptor != null && mDescriptor.equals(descriptor)) {
            return mOwner;
        }
        return null;
    }

mOwner是attachInterface方法传进来的接口本身,后面还会出现这个方法。 BinderProxy:


public IInterface queryLocalInterface(String descriptor) {
        return null;
    }

当发现是远程调用时我们创建上边的Proxy来代理跨进程通信过程。要是本地调用我们直接返回本地Stub对象。


public static IMyInterface asInterface(IBinder iBinder){
        if ((iBinder == null)) {
            return null;
        }
        //获取本地interface
        IInterface iin = iBinder.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IMyInterface))) {
            //不为空,说明是本地调用,直接强转后返回。
            //IMyInterface封装了test0()、test1()两个方法,本地对象和Proxy都继承自接口
            return ((IMyInterface)iin );
        }
        //为null,远程调用,新建代理
        return new Proxy(iBinder);
    }

把上面相关代码完善之后


public interface IBinderTest extends android.os.IInterface {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implements IBinder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com.XXX.XXXX.IBinderTest";

        public Stub() {
            //绑定DESCRIPTOR,并设置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返回的mOwner
            this.attachInterface(this, DESCRIPTOR);
        }

        
        public static IBinderTest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android.os.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IBinderTest))) {
                return ((IBinderTest) iin);
            }
            return new IBinderTest.Stub.Proxy(obj);
        }

        @Override
        public android.os.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this;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android.os.Parcel data, android.os.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DESCRIPTOR;
            switch (code) {
                case INTERFACE_TRANSACTION: {
                    reply.writeString(descriptor);
                    return true;
                }
                case TRANSACTION_testVoidAidl: {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this.testVoidAidl();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turn true;
                }
                case TRANSACTION_testStringAidl: {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java.lang.String _result = this.testStringAidl();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ply.writeString(_result);
                    return true;
                }
                default: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IBinderTest {
            private android.os.IBinder mRemote;

            Proxy(android.os.IBinder remote) {
                mRemote = remote;
            }

            @Override
            public android.os.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mRemote;
            }

            public java.lang.String getInterfaceDescriptor() {
                return DESCRIP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VoidAidl()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android.os.Parcel _data = android.os.Parcel.obtain();
                android.os.Parcel _reply = android.os.Parcel.obtain();
                try {
                    _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testVoidAidl, _data, _reply, 0);
                    _reply.readException();
                } finally {
                    _reply.recycle();
                    _data.recycle();
                }
            }

            @Override
            public java.lang.String testStringAidl()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android.os.Parcel _data = android.os.Parcel.obtain();
                android.os.Parcel _reply = android.os.Parcel.obtain();
                java.lang.String _result;
                try {
                    _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testStringAidl, _data, _reply, 0);
                    _reply.readException();
                    _result = _reply.readString();
                } finally {
                    _reply.recycle();
                    _data.recycle();
                }
                return _result;
            }
        }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testVoidAidl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0);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testStringAidl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1);
    }

    public void testVoidAidl()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public java.lang.String testStringAidl()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如果你用过AIDL并且看过AIDL生成的代码,你就会发现上面代码就是AIDL生成的。 换掉Service的调用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rivate String TAG = "MyService";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new MyBinder();
    }

    class MyBinder extends IBinderTest.Stub{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VoidAidl()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Log.d(TAG, "testVoidAidl");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estStringAidl()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Log.d(TAG, "testStringAidl");
            return "hello";
        }
    }
}

以上就是Binder的使用方法以及原理的简单介绍。

Binder原理

之前介绍了Binder的基本使用,接下来我们来看下Binder的底层原理。

(图片来源gityuan.com/2015/10/31/…),安卓的应用内存是隔离的,但是内核空间是共享的,我们要实现IPC就要靠共享的内核空间来交换数据。

Binder通信模型:

ioctl

Binder的通信原理:

由于用户空间的隔离机制(沙盒模式),所以我们要利用内核空间进行IPC操作,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交互使用的是linux内核的ioctl函数,接下来简单了解一下ioctl的使用。 ioctl可以控制I/O设备 (驱动设备),提供了一种获得设备信息和向设备发送控制参数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使用ioctl可以对驱动设备进行操作。由于我们IPC的过程中内核空间使用虚拟驱动设备/dev/binder控制通信过程,我们要跟这个Binder驱动设备交互就要使用ioctl命令。 简单介绍下,Linux要实现驱动设备的使用需要三个角色

  • 应用程序(调用方),使用ioctl来发送操作指令。
  • 驱动程序,用来处理ioctl传来的指令,并完成对驱动设备的操作。驱动程序被注册进内核之后,就会等待应用程序的调用。
  • 驱动设备,在Binder机制中,驱动设备是/dev/binder,这个文件被映射到每个系统Service的虚拟内存中(后边会讲到),驱动程序可以操作这个文件进行进程间数据交互。

下图是Linux中应用程序是怎么通过驱动来操作硬件设备的:

来个图来说一下应用层与驱动程序函数的ioctl之间的联系:

简单介绍一下函数: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

参数:

  • inode和file:ioctl的操作有可能是要修改文件的属性,或者访问硬件。要修改文件属性的话,就要用到这两个结构体了,所以这里传来了它们的指针。
  • cmd:命令,接下来会讲
  • arg:参数,接下来会讲

返回值: 如果传入的非法命令,ioctl返回错误号-EINVAL。 内核中的驱动函数返回值都有一个默认的方法,只要是正数,内核就会傻乎乎的认为这是正确的返回,并把它传给应用层,如果是负值,内核就会认为它是错误了。

ioctl的cmd cmd就是一个数,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值在驱动中有对应的操作,那么就执行,就跟IBinder的transact方法中函数标识是一个道理. 要先定义个命令,就用一个简单的0,来个命令的头文件,驱动和应用函数都要包含这个头文件:



#ifndef _TEST_CMD_H
#define _TEST_CMD_H

#define TEST_CLEAR 0

#endif 

驱动实现ioctl: 命令TEST_CLEAR的操作就是清空驱动中的kbuf。


int test_ioctl (struct inode *node, 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 igned long arg)
{
    int ret = 0;
    struct _test_t *dev = filp->private_data;
    switch(cmd){
        case TEST_CLEAR:
        memset(dev->kbuf, 0, DEV_SIZE);
        dev->cur_size = 0;
        filp->f_pos = 0;
        ret = 0;
        break;
        default: 
        P_DEBUG("error cmd!\n");
        ret = - EINVAL;
        break;
    }
    return ret;
}

然后在应用程序中调用ioctl(fd, TEST_CLEAR);就可以执行驱动程序中的清除kbuf的方法。

ioctl的arg ioctl命令还可以传递参数,应用层的ioctl(fd,cmd,...)后面的“...”是指可以传任意类型的一个参数,注意是一个不是任意多个,只是不检查类型。

binder初始化

我们了解ioctl之后就来看看Binder设备是怎么初始化的,这里介绍的是Binder设备,并不是Binder设备驱动程序,Binder驱动程序是misc设备驱动,要想了解Binder驱动程序的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

gityuan.com/2015/11/01/…

我们的系统服务创建的过程中,要创建打开Binder设备,下面是具体过程。 我们先来介绍下frameworks/native/libs/binder/ProcessState.cpp,ProcessState用来储存当前进程的各种信息,系统服务启动时会创建当前进程的ProcessState单例对象。


ProcessState::ProcessState()
    //打开binder 
    : mDriverFD(open_driver()) //
      //映射内存的起始地址
    , mVMStart(MAP_FAILED)
    , mThreadCountLock(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 mThreadCountDecrement(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 mExecutingThreadsCount(0)
    , mMaxThreads(DEFAULT_MAX_BINDER_THREADS)
    , mStarvationStartTimeMs(0)
    , mManagesContexts(false)
    , mBinderContextCheckFunc(NULL)
    , mBinderContextUserData(NULL)
    , mThreadPoolStarted(false)
    , mThreadPoolSeq(1)
{
    if (mDriverFD >= 0) {
        //分配虚拟地址空间,完成数据wirte/read,内存的memcpy等操作就相当于write/read(mDriverFD)
        mVMStart = mmap(0, BINDER_VM_SIZE, PROT_READ, MAP_PRIVATE | MAP_NORESERVE, mDriverFD, 0);
        if (mVMStart == MAP_FAILED) {
            close(mDriverFD);
            mDriverFD = -1;
        }
    }
}

对于一个不懂C++的我,看起来其实挺难受的,但是这段代码很重要,还是要看懂的。 其实我们只需要关注这几行重要代码 open_driver() 下面会讲 mVMStart = mmap(0, BINDER_VM_SIZE, PROT_READ, MAP_PRIVATE | MAP_NORESERVE, mDriverFD, 0) 分配虚拟内存映射 我们先来看open_driver函数


static int open_driver()
{
    int fd = open("/dev/binder", O_RDWR | O_CLOEXEC); //打开 /dev/binder
    if (fd >= 0) {
        int vers = 0;
        //通过ioctl通知binder驱动binder版本
        status_t result = ioctl(fd, BINDER_VERSION, &vers);
        if (result == -1) {
            ALOGE("Binder ioctl to obtain version failed: %s", strerror(errno));
            close(fd);
            fd = -1;
        }
        if (result != 0 || vers != BINDER_CURRENT_PROTOCOL_VERSION) {
            ALOGE("Binder driver protocol does not match user space protocol!");
            close(fd);
            fd = -1;
        }
        //设置当前fd最多支持DEFAULT_MAX_BINDER_THREADS线程数量
        size_t maxThreads = DEFAULT_MAX_BINDER_THREADS;
        result = ioctl(fd, BINDER_SET_MAX_THREADS, &maxThreads);
        if (result == -1) {
            ALOGE("Binder ioctl to set max threads failed: %s", strerror(errno));
        }
    } else {
        ALOGW("Opening '/dev/binder' failed: %s\n", strerror(errno));
    }
    return fd;
}

首先执行int fd = open("/dev/binder", O_RDWR | O_CLOEXEC); 获取到了驱动文件的文件描述符。 文件打开成功之后,使用ioctl查询了版本号,并设置了最大的连接线程数。 然后调用mVMStart = mmap(0, BINDER_VM_SIZE, PROT_READ, MAP_PRIVATE | MAP_NORESERVE, mDriverFD, 0)把/dev/binder文件映射到了进程虚拟内存空间,这里我们还要了解下linux的mmap函数。

mmap参考自:blog.itpub.net/7728585/vie…

在LINUX中我们可以使用mmap用来在进程虚拟地址空间中分配创建一片虚拟内存地址映射

我们可以在当前进程的虚拟内存中获得一块映射区域,我们直接操作映射区域就可以间接操作内核中的文件。 我们使用mmap的目的是创建共享文件映射

进程都有一份文件映射,并且都指向同一个文件,这样就实现了共享内存,Binder就是利用这种共享内存方式去进行数据的交互。每个进程都会保留一份dev/binder设备的映射区域,这样我们利用Binder,数据经过一次拷贝就可以实现跨进程,Linux的管道机制则需要四次拷贝

总结

1、介绍了Binder在Android中的使用方式 2、Binder机制原理,用户进程隔离,借助内核空间进行IPC 3、使用ioctl系统调用函数,调用Binder设备驱动程序,完成IPC调用 4、dev/binder是Binder机制中的虚拟设备,利用Binder驱动可以操作该设备(数据交互) 5、mmap指令可以创建进程虚拟内存映射空间,映射dev/binder文件,实现共享内存,Binder一次拷贝原理

以上就是Android Binder的原理与使用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Android Binder的资料请关注编程网其它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有问题或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279061341@qq.com QQ/279061341

Android Binder的原理与使用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猜你喜欢

android binder机制原理是什么

Android Binder机制是Android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核心机制,它基于进程间通信的原理,实现了高效、安全、稳定的进程间通信。Android Binder机制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Binder驱动:Bin
2023-09-20

Android中Binder机制原理是什么

Binder机制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用于实现不同进程间的数据交互和方法调用。Binder机制的原理如下:1.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内核模块,负责管理Binder的注
2023-09-14

Android Framework原理Binder驱动源码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Android Framework原理Binder驱动源码解析,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鉴参考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祝大家多多进步,早日升职加薪
2023-01-30

Android Framework原理Binder驱动源码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Android Framework原理Binder驱动源码是什么的相关知识点,内容详细,逻辑清晰,相信大部分人都还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3-07-05

Android学习之介绍Binder的简单使用

前言 最近因为公司项目需求,需要远程调度启动客户端输入法输入内容。这就是大致的需求流程,这篇首先讲远程与服务控制端通讯。首先控制服务端定义好一个Service,且在ServiceManager注册添加服务。 在这里我讲解远程端与服务控制端通
2022-06-06

Android AIDL使用介绍(3) 浅说AIDL背后的Binder

1.背景 在前面的博客中,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AIDL进行跨进程通信,AIDL的使用比较简单,可实际上跨进程通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例如进程A是怎么找到进程B的,如果有一个进程C冒充进程A,进程B又该如何识别等等问题,而使用AIDL时,完全
2022-06-06

android binder机制的作用是什么

Android Binder机制是Android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基础框架。它的作用是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服务之间共享数据和交换消息,以实现异步通信和协作。具体来说,Android Binder机制提供了以下功能和作用:1.
2023-10-20

Spring的@Configuration使用与原理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pring的@Configuration使用与原理,@Configuration用于定义配置类,可替换xml配置文件,被注解的类内部包含有一个或多个被@Bean注解的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2023-05-20

Android开发之Kotlin委托的原理与使用详解

我们常用的委托模式怎么使用?在 Java 语言中需要我们手动的实现,而在 Kotlin 语言中直接通过关键字 by 就可以实现委托,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不同种类的委托使用以及在 Android 常见的一些场景中的使用
2023-03-23

Android Binder机制浅谈以及使用Binder进行跨进程通信的俩种方式(AIDL以及直接利用Binder的transact方法实现)

Binder机制学习 Binder机制是Android进行IPC(进程间通信)的主要方式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基于C/S架构,由Client、Server、ServerManager和Binder驱动组成。 进程空间分为用户空间和
2023-08-16

Android HandlerThread的使用及原理详解

一、HandlerThread的含义HandlerThread能够新建拥有Looper的线程。这个Looper能够用来新建其他的Handler。(线程中的Looper)需要注意的是,新建的时候需要被回调。 二、HandlerThread的用
2022-06-06

Android沙盘原理与实现

  一、前言据网秦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全球手机安全报告》,2012年上半年Android病毒感染量增长迅猛,尤以5、6月为突出,上半年感染手机1283万部,比2011年下半年增长62%。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大陆地区被感染率占居首位。面对
2022-06-06

VueNextTick介绍与使用原理

我们对Vue中data数据的修改会导致界面对应的响应变化,而通过nextTick方法,可以在传入nextTick的回调函数中获取到变化后的DOM,讲起来可能还是有点梦幻,下面我们直接使用nextTick体验一下效果
2022-11-13

编程热搜

  • Android:VolumeShaper
    VolumeShaper(支持版本改一下,minsdkversion:26,android8.0(api26)进一步学习对声音的编辑,可以让音频的声音有变化的播放 VolumeShaper.Configuration的三个参数 durati
    Android:VolumeShaper
  • Android崩溃异常捕获方法
    开发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应用突然爆炸,然后跳回到桌面。而且我们常常不知道这种状况会何时出现,在应用调试阶段还好,还可以通过调试工具的日志查看错误出现在哪里。但平时使用的时候给你闹崩溃,那你就欲哭无泪了。 那么今天主要讲一下如何去捕捉系统出现的U
    Android崩溃异常捕获方法
  • android开发教程之获取power_profile.xml文件的方法(android运行时能耗值)
    系统的设置–>电池–>使用情况中,统计的能耗的使用情况也是以power_profile.xml的value作为基础参数的1、我的手机中power_profile.xml的内容: HTC t328w代码如下:
    android开发教程之获取power_profile.xml文件的方法(android运行时能耗值)
  • Android SQLite数据库基本操作方法
    程序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对数据进行操作,通过对数据进行操作来实现某个功能。而数据库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Android中内置了小巧轻便,功能却很强的一个数据库–SQLite数据库。那么就来看一下在Android程序中怎么去操作SQLite数
    Android SQLite数据库基本操作方法
  • ubuntu21.04怎么创建桌面快捷图标?ubuntu软件放到桌面的技巧
    工作的时候为了方便直接打开编辑文件,一些常用的软件或者文件我们会放在桌面,但是在ubuntu20.04下直接直接拖拽文件到桌面根本没有效果,在进入桌面后发现软件列表中的软件只能收藏到面板,无法复制到桌面使用,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似乎并不是很
    ubuntu21.04怎么创建桌面快捷图标?ubuntu软件放到桌面的技巧
  • android获取当前手机号示例程序
    代码如下: public String getLocalNumber() { TelephonyManager tManager =
    android获取当前手机号示例程序
  • Android音视频开发(三)TextureView
    简介 TextureView与SurfaceView类似,可用于显示视频或OpenGL场景。 与SurfaceView的区别 SurfaceView不能使用变换和缩放等操作,不能叠加(Overlay)两个SurfaceView。 Textu
    Android音视频开发(三)TextureView
  • android获取屏幕高度和宽度的实现方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android获取屏幕高度和宽度的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需要获取Android手机或Pad的屏幕的物理尺寸,以便于界面的设计或是其他功能的实现。下面就介绍讲一讲如何获取屏幕的物理尺寸 下面的代码即
    android获取屏幕高度和宽度的实现方法
  • Android自定义popupwindow实例代码
    先来看看效果图:一、布局
  • Android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原理 1.1实验目标 编程实现用户名与密码的存储与调用。 1.2实验要求 设计用户登录界面、登录成功界面、用户注册界面,用户注册时,将其用户名、密码保存到SharedPreference中,登录时输入用户名、密码,读取SharedP
    Android第一次实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