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ndroid官方MVP架构解读
综述
对于MVP (Model View Presenter)架构是从著名的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架构演变而来的。而对于Android应用的开发中本身可视为一种MVC架构。通常在开发中将XML文件视为MVC中的View角色,而将Activity则视为MVC中的Controller角色。不过更多情况下在实际应用开发中Activity不能够完全充当Controller,而是Controller和View的合体。于是Activity既要负责视图的显示,又要负责对业务逻辑的处理。这样在Activity中代码达到上千行,甚至几千行都不足为其,同时这样的Activity也显得臃肿不堪。所以对于MVC架构并不很合适运用于Android的开发中。下面就来介绍一下MVP架构以及看一下google官方给出的MVP架构示例。
MVP架构简介
对于一个应用而言我们需要对它抽象出各个层面,而在MVP架构中它将UI界面和数据进行隔离,所以我们的应用也就分为三个层次。
View: 对于View层也是视图层,在View层中只负责对数据的展示,提供友好的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在Android开发中通常将Activity或者Fragment作为View层。 Model: 对于Model层也是数据层。它区别于MVC架构中的Model,在这里不仅仅只是数据模型。在MVP架构中Model它负责对数据的存取操作,例如对数据库的读写,网络的数据的请求等。 Presenter:对于Presenter层他是连接View层与Model层的桥梁并对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在MVP架构中Model与View无法直接进行交互。所以在Presenter层它会从Model层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后交由View层进行显示。这样通过Presenter将View与Model进行隔离,使得View和Model之间不存在耦合,同时也将业务逻辑从View中抽离。下面通过MVP结构图来看一下MVP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MVP架构中将这三层分别抽象到各自的接口当中。通过接口将层次之间进行隔离,而Presenter对View和Model的相互依赖也是依赖于各自的接口。这点符合了接口隔离原则,也正是面向接口编程。在Presenter层中包含了一个View接口,并且依赖于Model接口,从而将Model层与View层联系在一起。而对于View层会持有一个Presenter成员变量并且只保留对Presenter接口的调用,具体业务逻辑全部交由Presenter接口实现类中处理。
官方MVP架构分析
项目介绍
对于MVP架构有了一些的了解,而在前端时间Google给出了一些App开发架构的实现。
项目地址为:https://github.com/googlesamples/android-architecture.
在这里进入README看一下这次Google给出那些Android开发架构的实现。
对于上面五个开发架构的实现表示到目前为止是已经完成的项目,而下面两个则表示正在进行的中的项目。现在首先来介绍一下这几个架构。
todo-mvp: 基础的MVP架构。 todo-mvp-loaders:基于MVP架构的实现,在获取数据的部分采用了loaders架构。 todo-mvp-databinding: 基于MVP架构的实现,采用了数据绑定组件。 todo-mvp-clean: 基于MVP架构的clean架构的实现。 todo-mvp-dagger2: 基于MVP架构,采用了依赖注入dagger2。 dev-todo-mvp-contentproviders: 基于mvp-loaders架构,使用了ContenPproviders。 dev-todo-mvp-rxjava: 基于MVP架构,对于程序的并发处理和数据层(MVP中的Model)的抽象。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对于官方给出所有的架构的实现最终都是基于MVP架构。所以在这里就对上面的基础的MVP架构todo-mvp进行分析。
项目结构的分析
对于这个项目,它实现的是一个备忘录的功能。对于工作中未完成的任务添加到待办任务列表中。我们能够在列表中可以对已完成的任务做出标记,能够进入任务详细页面修改任务内容,也能够对已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数量做出统计。
首先在这里来看一下todo-mvp整体的项目结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项目整体包含了一个app class="lazy" data-src目录,四个测试目录。在class="lazy" data-src目录下面对代码的组织方式是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在这个项目中包含了四个功能,它们分别是:任务的添加编辑(addedittask),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statistics),任务的详情(taskdetail),任务列表的显示(tasks)。对于data包它是项目中的数据源,执行数据库的读写,网络的请求操作都存放在该包内,也是MVP架构中的Model层。而util包下面则是存放一些项目中使用到的工具类。在最外层存放了两接口BasePresenter和BaseView。它们是Presenter层接口和View层接口的基类,项目中所有的Presenter接口和View层接口都继承自这两个接口。
现在进入功能模块内看下在模块内部对类是如何划分的。在每个功能模块下面将类分作xxActivity,xxFragment,xxPresenter,xxContract。也正是这些类构成了项目中的Presenter层与View层。下面就来分析在这个项目中是如何实现MVP架构。
MVP架构的实现
在这里只从宏观上关注MVP架构的实现,对于代码的内部细节在就不在具体分析。那么就以任务的添加和编辑这个功能来看一下Android官方是如何实现MVP架构。
Model层的实现
首先我们从MVP架构的最内层开始分析,也就是对应的Model层。在这个项目中对应的data包下的内容。在data下对数据库等一些数据源的封装。对于Presenter层提供了TasksDataSource接口。在这里看一下这个TasksDataSource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sksDataSource {
interface LoadTasksCallback {
void onTasksLoaded(List<Task> tasks);
void onDataNotAvailable();
}
interface GetTaskCallback {
void onTaskLoaded(Task task);
void onDataNotAvailable();
}
void getTasks(@NonNull LoadTasksCallback callback);
void getTask(@NonNull String taskId, @NonNull GetTaskCallback callback);
void saveTask(@NonNull Task task);
......
}
TasksDataSource接口的实现是TasksLocalDataSource,在TasksDataSource中的方法也就是一些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的操作。而在TasksDataSource的两个内部接口LoadTasksCallback和GetTaskCallback是Model层的回调接口。它们的真正实现是在Presenter层。对于成功获取到数据后变或通过这个回调接口将数据传递Presenter层。同样,若是获取失败同样也会通过回调接口来通知Presenter层。下面来看一下TasksDataSource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TasksLocalDataSource implements TasksDataSourc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Task(@NonNull String taskId, @NonNull GetTaskCallback callback) {
//根据taskId查训出相对应的task
......
if (task != null) {
callback.onTaskLoaded(task);
} else {
callback.onDataNotAvailab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Task(@NonNull Task task) {
checkNotNull(task);
SQLiteDatabase db = mDbHelper.getWritableDatabase();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TaskEntry.COLUMN_NAME_ENTRY_ID, task.getId());
values.put(TaskEntry.COLUMN_NAME_TITLE, task.getTitle());
values.put(TaskEntry.COLUMN_NAME_DESCRIPTION, task.getDescription());
values.put(TaskEntry.COLUMN_NAME_COMPLETED, task.isCompleted());
db.insert(TaskEntry.TABLE_NAME, null, values);
db.close();
}
......
}
在这里我们针对任务的添加和编辑功能,所以省略很多代码。可以看出在TasksLocalDataSource中实现的getTask方法,在这个方法中传入TasksDataSource内的GetTaskCallback回调接口。在getTask方法的实现可以看出在查询到Task以后调用回调方法,若是在Presenter层中实现了这两个回调方法,便将数据传递到Presenter层。而对于查询到的Task为空的时候也是通过回调方法执行对应的操作。
同样对于通过网络请求获取到数据也是一样,对于成功请求到的数据可以通过回调方法将数据传递到Presenter层,对于网络请求失败也能够通过回调方法来执行相对应的操作。
Presenter与View层提供的接口
由于在Presenter和View层所提供的接口在一个类中,在这里就先来查看他们对外所提供了哪些接口。首先观察一下两个基类接口BasePresenter和BaseView。
BasePresenter
package com.example.android.architecture.blueprints.todoapp;
public interface BasePresenter {
void start();
}
在BasePresenter中只存在一个start方法。这个方法一般所执行的任务是在Presenter中从Model层获取数据,并调用View接口显示。这个方法一般是在Fragment中的onResume方法中调用。
BaseView
package com.example.android.architecture.blueprints.todoapp;
public interface BaseView<T> {
void setPresenter(T presenter);
}
在BaseView中只有一个setPresenter方法,对于View层会存在一个Presenter对象。而setPresenter正是对View中的Presenter进行初始化。
AddEditTaskContract
在Android官方给出的MVP架构当中对于Presenter接口和View接口提供的形式与我们平时在网上所见的有所不同。在这里将Presenter中的接口和View的接口都放在了AddEditTaskContract类里面。这样一来我们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在Presenter层和View层中有哪些功能,方便我们以后的维护。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个AddEditTaskContract类。
public interface AddEditTaskContract {
interface View extends BaseView<Presenter> {
void showEmptyTaskError();
void showTasksList();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void setDescription(String description);
boolean isActive();
}
interface Presenter extends BasePresenter {
void createTask(String title, String description);
void updateTask( String title, String description);
void populateTask();
}
}
在这里很清晰的可以看出在View层中处理了一些数据显示的操作,而在Presenter层中则是对Task保存,更新等操作。
Presenter层的实现
下面就来看一下在Presenter是如何实现的。
public class AddEditTaskPresenter implements AddEditTaskContract.Presenter,
TasksDataSource.GetTaskCallback {
......
public AddEditTaskPresenter(@Nullable String taskId, @NonNull TasksDataSource tasksRepository,
@NonNull AddEditTaskContract.View addTaskView) {
mTaskId = taskId;
mTasksRepository = checkNotNull(tasksRepository);
mAddTaskView = checkNotNull(addTaskView);
mAddTaskView.setPresenter(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 {
if (mTaskId != null) {
populateTask();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pulateTask() {
if (mTaskId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populateTask() was called but task is new.");
}
mTasksRepository.getTask(mTaskId, 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TaskLoaded(Task task) {
// The view may not be able to handle UI updates anymore
if (mAddTaskView.isActive()) {
mAddTaskView.setTitle(task.getTitle());
mAddTaskView.setDescription(task.getDescription());
}
}
......
}
在这里可以看到在AddEditTaskPresenter中它不仅实现了自己的Presenter接口,也实现了GetTaskCallback的回调接口。并且在Presenter中包含了Model层TasksDataSource的对象mTasksRepository和View层AddEditTaskContract.View的对象mAddTaskView。于是整个业务逻辑的处理就担负在Presenter的身上。
从Presenter的业务处理中可以看出,首先调用Model层的接口getTask方法,通过TaskId来查询Task。在查询到Task以后,由于在Presenter层中实现了Model层的回调接口GetTaskCallback。这时候在Presenter层中就通过onTaskLoaded方法获取到Task对象,最后通过调用View层接口实现了数据的展示。
View层的实现
对于View的实现是在Fragment中,而在Activity中则是完成对Fragment的添加,Presenter的创建操作。下面首先来看一下AddEditTaskActivity类。
public class AddEditTask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ddtask_act);
......
if (addEditTaskFragment == null) {
addEditTaskFragment = AddEditTaskFragment.newInstance();
......
ActivityUtils.addFragmentToActivity(getSupportFragmentManager(),
addEditTaskFragment, R.id.contentFrame);
}
// Create the presenter
new AddEditTaskPresenter(
taskId,
Injection.provideTasksRepository(getApplicationContext()),
addEditTaskFragment);
}
......
}
对于Activity的提供的功能也是非常的简单,首先创建Fragment对象并将其添加到Activity当中。之后创建Presenter对象,并将Fragment也就是View传递到Presenter中。
下面再来看一下View的实现,也就是Fragment。
public class AddEditTaskFragment extends Fragment implements AddEditTaskContract.View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sume() {
super.onResume();
mPresenter.star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Presenter(@NonNull AddEditTaskContract.Presenter presenter) {
mPresenter = checkNotNull(presenter);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
mTitle.setText(title);
}
......
}
在这对于源码就不在过多贴出。在Fragment中,通过setPresenter获取到Presenter对象。并通过调用Presenter中的方法来实现业务的处理。而在Fragment中则只是对UI的一些操作。这样一来对于Fragment类型的代码减少了很多,并且逻辑更加清晰。
我们注意到View层的实现是通过Fragment来完成的。对于View的实现为什么要采用Fragment而不是Activity。来看一下官方是如何解释的。
The separation between Activity and Fragment fits nicely with this implementation of MVP: the Activity is the overall controller that creates and connects views and presenters.
Tablet layout or screens with multiple views take advantage of the Fragments framework.
在这里官方对于采用Fragment的原因给出了两种解释。
通过Activity和Fragment分离非常适合对于MVP架构的实现。在这里将Activity作为全局的控制者将Presenter于View联系在一起。 采用Fragment更有利于平板电脑的布局或者是多视图屏幕。总结
通过MVP架构的使用可以看出对于各个层次之间的职责更加单一清晰,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代码的耦合度。对于官方MVP架构示例,google也明确表明对于他们所给出的这些架构示例只是作为参考,而不是一个标准。所以对于基础的MVP架构有更大的扩展空间。例如综合google给出的示例。我们可以通过在MVP架构的基础上使用dagger2,rxJava等来构建一个Clean架构。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详解Android中的MVP架构分解和实现Android登录代码MVP架构详解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有问题或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279061341@qq.com QQ/279061341